送喻武昌宜之

虎符龙节照洪波,中老曾经此地过。
两志共知文献在,百年将谓武昌何。
眼明每引黄楼望,听远如闻赤壁歌。
况有玉泉家学在,黑头功业未蹉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喻宜之的朋友,他要去武昌(今武汉)赴任。全诗通过赞美朋友的才华和家世,鼓励他在武昌建功立业。

首联"虎符龙节照洪波,中老曾经此地过"用虎符(兵符)、龙节(使节)这些象征权力的信物,暗示朋友即将带着朝廷的重任前往武昌。说"中老"(指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曾在此地为官,既点明武昌的重要性,也为下文铺垫。

颔联"两志共知文献在,百年将谓武昌何"说武昌这个地方历史悠久("文献"指典籍记载),百年来人才辈出,暗示朋友此去要继承这一传统。"两志"可能指朋友和自己的志向。

颈联"眼明每引黄楼望,听远如闻赤壁歌"用武昌的历史名胜黄楼和赤壁来抒情。黄楼让人联想到苏轼,赤壁让人想到三国英雄,诗人说朋友到了武昌,登楼远望时定会想起这些历史,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战歌。

尾联"况有玉泉家学在,黑头功业未蹉跎"是重点。"玉泉"可能指朋友家族的书院或家学传统,"黑头"指年轻(古人认为黑发是年轻的象征)。诗人说朋友家学渊源深厚,现在正值壮年,此去武昌一定能建功立业,不会虚度光阴。

全诗特色在于:
1. 巧妙运用武昌的历史典故,把现实与历史联系起来
2. 通过"虎符""黑头"等具体意象,让抽象的勉励变得生动
3. 最后落到"功业"二字,点明主题是勉励朋友有所作为
4. 语气亲切又不失庄重,既有对朋友的赞美,也包含真诚的期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