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科举考生在京城应试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功名的渴望,也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平量七级上天梯,北斗星高阊阖低"用夸张的比喻,把科举考试比作登天的阶梯,北斗星和天门(阊阖)都显得低矮,暗示科举之路艰难但目标高远。
中间四句展现了矛盾心理:"手弋科名逢大猎"把考取功名比作打猎,要抓住机会;"力资保障据长堤"又表示要像守住堤坝一样坚持。但随后笔锋一转,用"燕子无深院"、"桃花有别蹊"的田园意象,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怀念。
最后两句"且脱杖头谋小醉,绿阴南郭看扶犁"最为生动:暂时放下功名之心(杖头指代功名),去城南喝个小酒,看农夫耕田。这个画面既表现了暂时的逃避,也暗含对质朴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京城考试场景与田园风光的对比,展现了古代读书人在功名追求与生活理想之间的挣扎,语言生动形象,既有壮志也有闲情,读来令人共鸣。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