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河秘校鬲主簿良原

平时太学客,文藻士林传。
憔悴尚一邑,声名空十年。
风烟长夏始,关塞浊泾前。
莫作归来叹,将军好荐贤(自注:泾隶渭之帅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写给朋友河鬲的送别之作。河鬲从太学(古代最高学府)调任地方主簿(文书小官),诗人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际遇的感慨和鼓励。

前四句说:你本是太学里的优秀学者,文采在文人圈里很有名望。如今却憔悴地屈就一个小县城官职,十年寒窗积累的声名似乎白白浪费了。这里透露出对朋友怀才不遇的惋惜。

五六句笔锋一转:现在正值初夏风烟起时,你要去往浊泾河畔的关塞之地。这两句用"风烟""关塞"等意象,既点明赴任之地的边远,也暗含大展拳脚的新天地。

最后两句最暖心:别总想着"不如归去",那边镇守的将军最懂得举荐贤才。诗人特意加注说明泾州隶属渭州帅府,暗示边塞地区反而更容易得到将领赏识,比在京城更有发展机会。

全诗情感真挚,先同情朋友的境遇,再描绘赴任地的壮阔景象,最后给出充满希望的劝慰。就像现代人对朋友说:"虽然现在工作不如意,但新地方可能有新机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种既有共情又有鼓励的表达方式,让诗歌充满温暖的人情味。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