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充满禅意与友情的离别场景,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前两句"谁知三隐寂寥中,因话寻盟别鹫峰"说的是:有三位隐士在寂静的山林中相遇,因为相谈甚欢而结为知己,如今却要在鹫峰分别。"三隐"指三位隐士,"寂寥"形容山林的幽静,"寻盟"是结为朋友的意思。这两句通过"谁知"开头,给人一种偶然相遇的惊喜感。
后两句"相送当门有脩竹,为君叶叶起清风"写得特别生动:在门前送别时,修长的竹子似乎也懂得人情,每一片竹叶都轻轻摇动,仿佛在为离别的友人送来阵阵清风。"叶叶起清风"这个细节描写非常传神,把无情的竹子写得有情有义,用自然的景物来映衬人间真挚的友情。
整首诗妙在:
1. 用简单的景物(竹林、清风)表达深厚的感情
2. 把自然景物拟人化,让竹子也懂得送别
3. 在寂静中见真情,在平凡处显深意
4. 传递出禅宗"万物有情"的思想,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读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古人那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以及朋友间真挚朴素的情感。就像现代人送别好友时,连路边的花草都显得格外亲切一样,诗中描写的正是这种温暖人心的时刻。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