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舟中见山寺

一山云水拥禅居,万里江楼绕屋除。
行色匆匆吾正尔,春风处处子何如。
江湖此去随沤鸟,粥饭何时共木鱼。
孤塔向人如有意,他年来借一蘧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乘船经过桐庐时,远望山中寺庙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人生漂泊的感慨。

首联"一山云水拥禅居,万里江楼绕屋除"用云雾缭绕、江水环抱的景象,勾勒出山中寺庙清幽宁静的环境。这里"禅居"指寺庙,"绕屋除"是说江水在屋前环绕流动。诗人用"拥"字让云水有了生命感,仿佛在温柔地环抱着寺庙。

颔联"行色匆匆吾正尔,春风处处子何如"转入抒情。前句写自己旅途匆忙,后句用春风作比,暗示人生就像春风一样漂泊不定。"子何如"可以理解为"你又如何呢",带着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颈联"江湖此去随沤鸟,粥饭何时共木鱼"最见深意。"沤鸟"指水鸟,"木鱼"是寺庙法器。诗人说自己像水鸟般随波逐流,不知何时才能过上与僧人共进斋饭的清净生活。这里透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尾联"孤塔向人如有意,他年来借一蘧蒢"最为动人。诗人觉得孤塔似乎在向他招手,"蘧蒢"是用芦苇编的粗席,代指简陋居所。这句是说希望将来能来这里借住,过简朴的隐居生活。把孤塔拟人化,让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一方面用云水、孤塔等意象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另一方面通过"行色匆匆"与"共木鱼"的对比,表达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最后那个"借一蘧蒢"的愿望,既朴素又深刻,让每个为生活奔波的人都能产生共鸣。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山水景物替他说话,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精妙之处。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