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其三十六

万物有禽兽,生意亦自均。
荒夫苦畋猎,但欲膏其唇。
车网遍原野,百里践飞尘。
焚射纵鹰犬,暴殄积如薪。
我观车攻诗,古意犹可申。
后来竞驰骋,无乃劳其民。
穷搜尽巢穴,入口未必珍。
汤网去三面,诸侯归至仁。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狩猎方式,批判了当时人们过度捕杀动物的暴行,同时赞美了古代仁德治国的智慧。

前八句描绘了一幅残酷的狩猎图:大自然本让万物平等生存,但贪婪的猎人为了口腹之欲,用战车和罗网扫荡原野,放火烧山、纵鹰驱犬,把猎物堆得像柴垛一样高。这里用"膏其唇"(滋润嘴唇)这个生活化比喻,尖锐讽刺了为满足口舌之欲就大肆杀生的行为。

中间四句笔锋一转,引用《诗经》中记载周宣王田猎的《车攻》篇作对比:古人打猎讲究规矩,既展示武力又体恤民生。而现在的统治者却劳民伤财,把动物赶尽杀绝,其实这些野味未必真那么美味。

最后两句用商汤"网开三面"的典故画龙点睛:贤明的商汤故意把捕鸟网撤掉三面,诸侯们都被他的仁慈感动。这个典故生动说明,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武力征服,而在于对万物怀有仁爱之心。

全诗像一组对比鲜明的镜头:一边是尘土飞扬的杀戮现场,一边是古人充满智慧的狩猎传统。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其实映照着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这种将环保意识与治国理念相结合的思考,在今天看来依然发人深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