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 其二

帝居杳何许,苍苍隔九阍。
白玉为阿阁,黄金为重门。
可望不可扣,仰见飞云奔。
何当发炎旭,下照孤葵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牢狱中写下的愤懑之作,用简单比喻表达了对皇帝和朝廷的失望与不甘。

前六句用"帝居"比喻皇帝所在的深宫:皇帝住的地方像在遥远的天上(苍苍隔九阍),宫殿像用白玉黄金建造的华丽楼阁(阿阁、重门)。但这些都只能远远看着(可望不可扣),就像普通人抬头看天上奔跑的云彩一样遥不可及。

后两句是作者的内心呼喊:什么时候能出现炽热的太阳(比喻皇帝的恩泽),来照亮我这株孤独的向日葵(比喻忠心却被关押的自己)。向日葵本来应该向着太阳生长,现在却得不到阳光,暗示自己虽然忠心却遭冷落。

全诗用"天上宫殿"和"地下的向日葵"形成强烈对比,把牢狱中的委屈、对朝廷的期待写得既含蓄又强烈。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仰望高楼,渴望楼上的人能看见自己、理解自己的忠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