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姑苏台

孤棹溯霜月,还过阖庐城。系船杨柳,桥畔吹袖晚寒轻。

百尺层台重上,万事红尘一梦,回首几周星。风调信衰减,亲旧总凋零。

认群峰,寻四塔,半烟横。平生感慨,况逢佳处辄销凝。

休说当时雕辇,不见后来游鹿,斜照水空明。猛把画栏拍,飞燕两三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重游姑苏台时的所见所感,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上片写重游姑苏台的场景。开篇"孤棹溯霜月"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作者独自划船,在寒月下经过吴国故都。"系船杨柳"四句写停船上岸,晚风轻拂衣袖,登上高台远眺,感叹人生如梦,时光飞逝。"风调"二句写自己年老体衰,亲友也多已离世,透露出深深的悲凉。

下片转入抒情。"认群峰"三句写眼前景色,烟雾缭绕中辨认山峰古塔,暗示历史变迁。"平生感慨"二句直抒胸臆,说看到美景更易触景伤情。"休说"三句用典故:当年吴王的华丽车驾早已不见,只有野鹿在此游荡,夕阳映照水面,一片空明。最后"猛把"二句突然转折,作者拍打栏杆,惊起飞燕,在寂静中更显孤独。

全词以景衬情,通过今昔对比,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历史兴亡之叹融为一体。语言清新自然,意境苍凉,最后飞燕的描写尤为传神,让整首词在沉郁中透出一丝灵动。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