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修行者在寺庙中参禅悟道的过程,充满禅意和超脱的意境。
前两句"转山楼阁路相通,屡得分经丈室中"描写修行者在山寺中穿行的场景。山寺的楼阁道路相互连通,暗示修行之路虽然曲折但方向明确。"丈室"指方丈的禅房,多次进入这里听经闻法,表现修行者精进求道的精神。
后两句"六入循元无重浊,三缘故断出樊笼"是修行的感悟。"六入"指人的六种感官知觉,当它们回归本原时,就不会被世俗的污浊所染;"三缘"指尘世的种种因缘牵绊,只有断除这些,才能像鸟儿飞出牢笼般获得真正的解脱。
全诗通过寺庙实景与修行感悟的结合,表达了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禅理。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修行者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诗中"樊笼"的比喻尤其生动,把抽象的心灵解脱具象化,容易引起现代人对精神自由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