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泷庙迎神诗
泷神何年此列宫,神之来兮雨溟濛。
雷公击鼓驱群龙,神之灵兮与天通。
十日五日一雨风,物无疵疠年谷丰。
泷民事神甚严恭,牲羞荐酒罗鼓钟。
湍虽汹涌长年工,不闻船石相撞舂。
孰知此者神之功,宜歌此曲传无穷(《卢溪文集》卷三五)。
雷公击鼓驱群龙,神之灵兮与天通。
十日五日一雨风,物无疵疠年谷丰。
泷民事神甚严恭,牲羞荐酒罗鼓钟。
湍虽汹涌长年工,不闻船石相撞舂。
孰知此者神之功,宜歌此曲传无穷(《卢溪文集》卷三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民间祭祀泷神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丰收的祈愿。全诗语言生动,充满画面感。
开头用问句引出泷神来历的神秘感,"雨溟濛"三字立刻营造出烟雨朦胧的神圣氛围。接着用"雷公击鼓"的拟人手法,把雷雨天气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天上正在举行一场众神参与的盛大仪式。
中间部分点明了人们祭祀的原因:神明保佑当地风调雨顺("十日五日一雨风"),庄稼丰收,行船平安。这里特别提到船工在湍急水流中航行的惊险,更凸显神明的庇佑之功。
最后写祭祀场面,人们恭敬地摆上酒肉祭品,敲钟打鼓,用热闹的仪式表达感恩。结尾强调要把这首颂神之曲永远传唱,体现了民间信仰的传承性。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
1. 把自然现象(风雨雷电)想象成神明活动,充满浪漫色彩
2. 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生活愿望——平安、丰收
3. 通过祭祀细节,让我们看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这种将自然力量人格化,并通过仪式与之沟通的方式,正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