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徐州李工部官署题墨竹

此君风节缘谁写,披对飒然毛骨清。
梦落洪亭明月夜,直疑风雨送秋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墨竹图,通过生动的意象传递出高洁坚韧的精神气质。

前两句"此君风节缘谁写,披对飒然毛骨清"说的是:这幅墨竹图是谁画的呢?展开画卷时,竹子的挺拔姿态让人顿时感到神清气爽。"此君"指竹子,"风节"形容竹子正直的品格,"毛骨清"则生动表现出观画时那种透心凉的清爽感受。

后两句"梦落洪亭明月夜,直疑风雨送秋声"转入想象:看着画中的竹子,仿佛置身于月光下的洪亭,耳边似乎真的听到了风雨中竹子摇曳的沙沙声。"洪亭"可能是作画或观画的具体地点,而"秋声"二字巧妙地把视觉的竹子转化成了听觉感受。

全诗最妙处在于:
1. 用"毛骨清"这样具象化的词语,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观画时的身体反应
2. 通过"梦落""直疑"的虚实转换,把静态的画作写得活灵活现
3. "秋声"的运用,打通了视觉与听觉,让平面的墨竹有了立体感

诗人没有直接夸赞画技如何高超,而是通过自己观画的真实体验,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这幅墨竹图的艺术魅力,以及竹子所象征的坚贞品格。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