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寺晚步

天地聚奇观,山林负隐名。
月明僧影瘦,风定水声清。
不觉忘身世,何须问死生。
有诗难举似,真实避时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东林寺傍晚散步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交融。

开头两句"天地聚奇观,山林负隐名"直接点出东林寺环境的独特:这里汇聚了天地间的奇妙景观,但山林却保持着低调隐逸的名声。这种对比暗示了寺庙远离尘嚣的特质。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景物描写营造出宁静意境:"月明僧影瘦"用月光下僧人清瘦的身影,表现修行者的超脱;"风定水声清"以风停后更显清澈的水声,烘托出环境的纯净。随后"不觉忘身世,何须问死生"两句,写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忘却世俗烦恼,连生死大事都觉得无需追问,体现了禅意的顿悟。

最后两句"有诗难举似,真实避时英"是点睛之笔:诗人感到眼前景致美得难以用诗句比拟,这种真实的美景恰恰避开了世俗追捧的浮华。这里暗含了对当时社会追逐名利风气的批评。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月、风、水等自然元素与僧人形象的结合,传递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将禅意融入景物描写,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超脱世俗的智慧。最可贵的是,诗中那种"美到无法形容"的体验和"真实避时英"的感悟,至今仍能引发现代人的共鸣。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