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梅图①

梅谷上人居白莲,画梅早得花光传。
綵毫神妙夺造化,三昧悟来玄又玄。
纤埃不到清幽所,俯仰乾坤傲今古。
千葩万萼须臾成,宁学良工心独苦。
翠苔干缀鲛人珠,依稀蝶翅粘蜂须。
罗浮醉酒旧相像,汉郊解佩心何如。
梨云作阵光明减,玉龙唤起嫦娥月。
岁寒照见铁心肠,未肯纷纭落香雪。
延陵吴君季子孙,传家百世为清门。
寸心不使俗尘掩,冰壶莹彻无纤痕。
社里结为方外交,西兔东乌几飞走。
生辰赠此祝遐龄,要比三花岁年久。
三花比况讵偶然,美人自是瑶台仙。
人间寒暑虽易返,春光长在南城边。
青青子熟真俄顷,会见调羹入金鼎。
核中自存一点仁,何必形容咏香影。

现代解析

这首《寿梅图》是一首赞美梅花和画梅高手的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画梅高手的绝技
诗中描写一位住在梅谷的隐士(上人),他画梅的技艺传承自古法,画笔神奇到能"夺造化"——仿佛把大自然的灵气都抢到了画里。他画梅时进入"三昧"境界(一种专注忘我的状态),转眼就能画出千万朵姿态各异的梅花,比那些精雕细琢的匠人更潇洒。诗中用"蝶翅粘蜂须"这样生动的比喻,让人仿佛看见画中梅花连蝴蝶蜜蜂都能吸引。

2. 梅花的精神品格
诗人用"铁心肠""未肯落香雪"形容梅花在寒冬中的坚韧,说它不屑与其他花朵争艳。特别提到"核中自存一点仁",既指梅子果核里的仁,也暗喻梅花内在的高洁品格。这些描写赋予了梅花人格化的魅力。

3. 赠画祝寿的深意
最后点明这是送给吴姓友人的祝寿礼。把梅花画比作"三花"(可能指松竹梅岁寒三友),祝愿对方像瑶台仙人般长寿。最妙的是结尾"核中存仁"的祝福——既赞美梅花,也暗颂友人如梅般清高的品格,比直接说"祝你健康"更显雅致。

全诗就像带我们看了一场古代"艺术展":先欣赏画作的神奇技法,再领悟梅花的精神象征,最后明白这幅寿礼背后温暖的情谊。语言上善用比喻(如把露珠比作鲛人泪),历史典故(如罗浮山遇仙的故事)也用得自然,即使不了解典故也能感受到画面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