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二 雪霁
同云笼覆,遍效原、一望苍茫无际。
是处青山皆改色,姑射琼台初启。
渔艇迷烟,樵柯失径,歉收点风霜厉。
子猷短棹,三高祠畔堪系。
江城梦纪罗浮,踽步豪吟,东郭先生履。
欲伴袁安营土室,高卧六花堆里。
此是冰天,谁言水国,千古孤臣滋涕。
芒苇首白,浑疑缟素刘季。
是处青山皆改色,姑射琼台初启。
渔艇迷烟,樵柯失径,歉收点风霜厉。
子猷短棹,三高祠畔堪系。
江城梦纪罗浮,踽步豪吟,东郭先生履。
欲伴袁安营土室,高卧六花堆里。
此是冰天,谁言水国,千古孤臣滋涕。
芒苇首白,浑疑缟素刘季。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雪后的壮阔景象,同时融入了历史典故和文人情怀,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冰雪世界的视觉奇观
开篇就像电影航拍镜头:乌云笼罩的雪原苍茫无边,连青山都披上银装。"姑射琼台"(神仙居所)的比喻让雪景显得梦幻。渔舟在雪雾中迷失方向,樵夫找不着山路,寒风刺骨的细节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严寒威力。
2. 文人雅士的冬日情趣
词中藏着三个历史人物的雪天故事:王子猷雪夜访友的随性("短棹"指小船),袁安雪天高卧的淡泊,以及刘邦(刘季)白头如雪的典故。这些典故不着痕迹地表达了作者想效仿古人,在雪中寻找诗意的生活态度。
3. 孤臣泪水的深层隐喻
最耐人寻味的是结尾转折。明明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江城"),却突然说"此是冰天",引出"孤臣滋涕"(忠臣的眼泪)。这里可能暗含对时局的感慨——表面写雪景纯净,实则暗示政治环境的严酷,就像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的写法,美景中藏着忧国之情。
全词最妙处在于将震撼的雪景、文人的风骨、时代的隐喻三层意境冻成"文学的冰花",既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视觉美,又有"独钓寒江雪"的孤傲感。普通读者欣赏雪景描写时,若能注意到"渔艇迷烟""六花堆里"等生动细节,再结合注释了解历史典故,就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画面感+知识量+情感密码"的三重魅力。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