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又灵动的山水画卷,用四个画面带我们走进自然奇境。
前两句"丹崖雪窦相掩映,一枝北走如翔龙"像电影镜头:红褐色的悬崖与积雪的山洞互相衬托,突然有树枝像腾空的巨龙般向北伸展。这里用"翔龙"的比喻,让静止的树枝有了飞天的气势。
后两句"白云输雨出深谷,苍松倚壁来清风"更显动态美:白云像运水车一样从山谷输送雨水,老松树靠着山壁招来清风。诗人把自然现象写成有意识的行为,"输"字让白云变得勤快,"来"字让松树成了清风的邀请者。
全诗妙在:
1. 色彩碰撞——丹崖的赤红与雪窦的洁白形成视觉冲击
2. 动静结合——翔龙般的树枝与流动的云雨充满生命力
3. 拟人手法——自然景物像有了人的主动性
4. 清爽意境——清风、白云、苍松共同营造出沁人心脾的凉意
诗人通过观察入微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能触摸到山石的质感,感受到松风拂面,看到云雨流动的轨迹,展现出大自然既雄奇又灵动的双重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