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等待远方爱人归来的复杂心情,语言直白却情感细腻。
前两句"三年一信盼归迟,消息传来总可疑"直接点出主题:女子苦等三年才收到一封书信,但信中归期模糊不可信。这里用数字"三年"强调等待之久,"总可疑"透露出她长期被放鸽子的不信任感。
中间四句用生活细节展现她的矛盾心理:弹筝时突然弹出孤雁哀鸣的曲调(暗示孤独),发钗上却挂着报喜的蜘蛛丝(民间认为蜘蛛丝是吉兆)。夜里总做团圆美梦,白天精心打扮后又嘲笑自己痴心妄想。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她在希望与失望间反复横跳的心理状态。
最后两句尤其精妙:不懂事的小丫鬟不知道女主人的纠结,还催促她梳妆画眉。这个日常场景既点出女子仍在为相见做准备(保留希望),又通过"不知前计左"(不懂计划落空)的对比,让她的孤独更显心酸。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盼信的焦急,到日常生活中的心神不宁,最后定格在梳妆台前强打精神的侧影。没有直接说"我很痛苦",但每个生活片段都渗出思念的苦涩,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种"等待中最折磨人的不是绝望,而是反复的希望"。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