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在立秋风雨夜的生活片段,通过细腻的日常场景传递出对生活的坦然与知足。
前两句写天气转凉——单薄的夏被已经不够暖和,老人不得不找出棉被御寒。这里用"索絮衾眠"这个动作,生动表现出季节的悄然变化。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老人虽然身体日渐衰老,却把病痛减轻看作上天的怜惜。窗外蝎子爬过窗纸的沙沙声,飞蛾扑向摇曳烛火的画面,这些细微的声响和光影都被敏锐地捕捉到,说明老人虽独居却不寂寞,反而对生活保持着细腻的观察。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突然收到码头传来的好消息,江南的货船到了。这个意外喜讯让整首诗的情绪为之一振,暗示着老人平淡生活中仍藏着惊喜,也透露出他对生活始终怀有期待。
全诗妙在将"夜寒"这个看似凄凉的场景,写出了温暖的人情味。老人对病痛减轻的感恩、对虫鸣灯影的玩味、对远方来船的欣喜,处处展现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达观,让人看到平凡日子里的生命光彩。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