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坐听虫声

溪山微雨袅灯檠,细奏笙竽满听清。
一笑敝庐无长物,不教掠卖是虫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夜独坐听虫鸣的闲适场景,展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第一句"溪山微雨袅灯檠"勾勒出宁静的雨夜画面:山间下着小雨,油灯的火苗轻轻摇曳。这里用"袅"字形容灯火,让静止的画面有了动感。

第二句"细奏笙竽满听清"把虫鸣比作乐器合奏。诗人用"笙竽"这种古代乐器来形容虫声,既写出了声音的悦耳,又赋予其高雅的艺术美感。

后两句转入抒情:"一笑敝庐无长物"是说诗人看着简陋的居所会心一笑,因为家里确实没什么值钱东西。"不教掠卖是虫声"最妙,诗人幽默地说,幸好虫鸣声是抢不走的,暗示虽然物质贫乏,但能享受自然之乐就是最大的财富。

全诗妙在:
1. 用乐器比喻虫鸣,把普通虫声写得高雅动人
2. "不教掠卖"的想象出人意料,在幽默中见智慧
3. 通过对比物质匮乏与精神富足,展现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诗人告诉我们:生活中最珍贵的往往不是物质财富,而是善于发现美、享受简单乐趣的心境。虫鸣虽小,却能带来无限诗意,这就是平凡生活中的不凡之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