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人邀游龙门寺用少陵蓝田崔氏庄韵 其三
路转峰回一径宽,名山佳节两相欢。
擘窠直可同留带(寺有太仆兄题榜),拜石何妨自整冠(山多奇石方治馀园恨不能舁致也)。
寂寂深林人语响,潇潇隔夕雨声寒。
振衣千仞重回首,秋色村烟画里看。
擘窠直可同留带(寺有太仆兄题榜),拜石何妨自整冠(山多奇石方治馀园恨不能舁致也)。
寂寂深林人语响,潇潇隔夕雨声寒。
振衣千仞重回首,秋色村烟画里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在重阳节那天一同游览龙门寺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路转峰回一径宽”,描述了山路蜿蜒曲折,但走起来却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暗示了旅途虽然不易,但景色宜人,心情愉悦。接着,“名山佳节两相欢”,点明了在这样一个著名的山中和美好的节日里,朋友们相聚,心情更加愉快。
“擘窠直可同留带”和“拜石何妨自整冠”两句,分别用“擘窠”和“拜石”两个动作,表现了作者对山石的敬畏和喜爱。前者说山石巨大,仿佛可以直接把腰带挂在上面;后者则说,面对奇石,整理一下衣冠也无妨,显示了作者对自然的尊重。
“寂寂深林人语响,潇潇隔夕雨声寒”这两句,通过对比深林的寂静和雨声的萧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深林中的人语显得格外清晰,而隔夜的雨声则带来了些许寒意,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凉意。
最后两句“振衣千仞重回首,秋色村烟画里看”,则表达了作者在登高远望时的感慨。他整理衣衫,站在高处回望,眼前的秋色和村庄的炊烟仿佛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既有对旅途的描写,也有对自然的敬畏,更有对友情的歌颂,读来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