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潘仲严秋夜叹
秋夜凉,秋夜凉,
碧天如水涵月光。空堂耿耿不成寐,
起坐拔剑歌慨慷。罢金樽,
还独酌,试一停杯问寥廊。
此身此世竟如何,摇摇惊燕巢风幕。
伊昔我生适太平,岂信中原有甲兵。
扬鞭走马长安市,美人如玉酒如渑。
可惜太平留不住,不旦风尘沓回互。
谁知年少乐游场,翻作敌人争战处。
烽火照天光夺日,杀气腾空暗如雾。
皇家骨肉几千人,尽逐銮舆沙漠去。
回头宫阙成一空,惟有山河在如故。
咄咄奸谀何误国,二十年来启边隙。
边隙已成犹自如,忍使吾民罹此极。
哀哉吾民亦何辜,父子连年死锋镝。
兴言及此心胆寒,空对秋风泪横臆。
泪横臆,宇宙回旋云失色。
我闻古亦有乱离,人道乱离今过昔。
一人厌奔走,四海念休息。
如何廊庙土木人,安坐恬然有肉食。
我今愿得上方斩马剑,尽取兇徒肆诛殛。
却总堂堂百万师,净扫边尘空塞北。
莫言草芥无奇策,愿蒙天子一前席。
碧天如水涵月光。空堂耿耿不成寐,
起坐拔剑歌慨慷。罢金樽,
还独酌,试一停杯问寥廊。
此身此世竟如何,摇摇惊燕巢风幕。
伊昔我生适太平,岂信中原有甲兵。
扬鞭走马长安市,美人如玉酒如渑。
可惜太平留不住,不旦风尘沓回互。
谁知年少乐游场,翻作敌人争战处。
烽火照天光夺日,杀气腾空暗如雾。
皇家骨肉几千人,尽逐銮舆沙漠去。
回头宫阙成一空,惟有山河在如故。
咄咄奸谀何误国,二十年来启边隙。
边隙已成犹自如,忍使吾民罹此极。
哀哉吾民亦何辜,父子连年死锋镝。
兴言及此心胆寒,空对秋风泪横臆。
泪横臆,宇宙回旋云失色。
我闻古亦有乱离,人道乱离今过昔。
一人厌奔走,四海念休息。
如何廊庙土木人,安坐恬然有肉食。
我今愿得上方斩马剑,尽取兇徒肆诛殛。
却总堂堂百万师,净扫边尘空塞北。
莫言草芥无奇策,愿蒙天子一前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是一位爱国诗人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发出的沉痛呐喊,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今昔对比的强烈反差
诗人用"过山车式"的回忆展开:年轻时过着"扬鞭走马长安市,美人如玉酒如渑"的潇洒生活,那时根本不相信会有战争。但转眼间,繁华都城变成"敌人争战处",皇家亲属都被掳到沙漠,只剩山河依旧。这种对比像突然从美梦跌入噩梦,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2. 血泪交织的战争图景
诗中描绘了触目惊心的战争场景:烽火把天空照得比太阳还亮,血腥的杀气像黑雾笼罩。老百姓最惨,"父子连年死锋镝"——多少家庭父子接连死在刀箭之下。诗人痛斥当权者是"土木人"(木头人),吃着肉不干人事,用"咄咄奸谀何误国"直接骂祸国殃民的奸臣。
3. 平民英雄的救国壮志
最后诗人突然"开大":想要借天帝的斩马剑杀光坏蛋,再率领百万雄师扫平边患。最动人的是结尾"莫言草芥无奇策"——别看我是小人物,只要皇上愿意听,我也有救国妙计。这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让全诗在悲愤中迸发出热血力量。
全诗像用血泪写成的战地日记,既有"宫阙成一空"的大场景,也有平民父子惨死的特写,最后升华成普通人的爱国宣言。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和炽热如火的报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