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持志出先公文炳所藏芦雁
当年公子身通侯,锦衣玉食天上游。
骑龙日日朝北斗,岂识万里江湖秋。
但闻人说芦苇傍,枯荷翻倒风飕飕。
四天墨黑雪欲落,群雁上下声咿呦。
坐嗟上界足官府,十年高阁空双眸。
岂无诗句强模写,晓梦不到寒江头。
何人笔墨得能巧,活脱所见来神州。
高堂素壁试披拂,已觉身在芦花洲。
嗟嗟江海人,兀兀一叶舟。
烟蓑雨笠不自好,风雪横来翻百忧。
岂知公子曾未见,缣素髣髴千金酬。
人生万事适意耳,过眼起灭皆浮沤。
玉函置璧誇谨密,流落道路知谁收。
公子好画岂云尔,要使万物供冥搜。
至今好句在人口,泰华突兀黄河流。
嗟我后来亦作诗,辞悭意鄙劳雕锼。
愿起公子已死中,论诗观画一洗千古愁(以上《横塘集》卷二)。
骑龙日日朝北斗,岂识万里江湖秋。
但闻人说芦苇傍,枯荷翻倒风飕飕。
四天墨黑雪欲落,群雁上下声咿呦。
坐嗟上界足官府,十年高阁空双眸。
岂无诗句强模写,晓梦不到寒江头。
何人笔墨得能巧,活脱所见来神州。
高堂素壁试披拂,已觉身在芦花洲。
嗟嗟江海人,兀兀一叶舟。
烟蓑雨笠不自好,风雪横来翻百忧。
岂知公子曾未见,缣素髣髴千金酬。
人生万事适意耳,过眼起灭皆浮沤。
玉函置璧誇谨密,流落道路知谁收。
公子好画岂云尔,要使万物供冥搜。
至今好句在人口,泰华突兀黄河流。
嗟我后来亦作诗,辞悭意鄙劳雕锼。
愿起公子已死中,论诗观画一洗千古愁(以上《横塘集》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富贵公子(赵持志)偶然看到父亲收藏的芦雁画,被画中江湖秋景触动,感慨万千的故事。全诗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
前半段(开头到"活脱所见来神州"):
- 先描写公子原本的奢华生活:穿锦衣、吃美食、像神仙一样快活,根本不懂民间疾苦。
- 再通过一幅芦雁画,突然让他看到另一个世界:秋风中的芦苇、将雪的阴天、哀鸣的群雁,这些他从未亲历的江湖景象。
中间部分("高堂素壁"到"缣素髣髴千金酬"):
- 公子在豪华厅堂看画时,仿佛亲临寒江芦花地。
- 对比真实渔民的艰辛:他们乘着小破船,穿着蓑衣斗笠,还要面对风雪威胁。而这些苦难,公子以前根本不知道。
结尾部分:
- 点明人生哲理:富贵如浮云,真正珍贵的是艺术带来的感悟(好画好诗能流传千古)。
- 诗人自谦说自己的诗写得不好,但希望通过欣赏这样的画与诗,能洗涤心中的忧愁。
诗歌魅力在于:
1. 用一幅画串联起"朱门酒肉臭"与"路有冻死骨"的强烈对比
2. 说明真正的艺术能打破阶级壁垒,让富人看见民间疾苦
3. 最后升华到"艺术永恒"的主题,说明好作品能超越时代
就像今天某个富二代突然看到纪实摄影,发现世界上还有人为温饱发愁,从而开始反思人生意义一样,这首诗讲的就是这种"艺术唤醒良知"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