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斋宿

春星烂熳烛薇垣,独拥青绫向夜阑。
宫漏隔花银箭永,莲灯垂烬玉堂寒。
坐聆宵柝霜围屋,想见郊禋月满坛。
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翰林学士在皇宫值夜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宫廷夜晚的静谧与神圣。全诗没有直接抒情,却通过一系列意象传递出肃穆超然的意境。

前两句"春星烂熳烛薇垣,独拥青绫向夜阑"像电影开场镜头:春夜繁星与宫灯交相辉映,值夜的学士独自披着青色官服面对长夜。"烛薇垣"这个比喻很妙,把宫墙比作蔷薇架,灯光如藤蔓缠绕其上。

中间四句用"宫漏""莲灯""宵柝"等典型宫廷意象构建声音与光影的世界。铜壶滴漏声隔着花丛传来,莲花宫灯将尽未尽的火光,夜间打更声伴着寒霜包围屋宇,诗人由眼前景联想到郊外祭坛的月光——这些描写形成虚实相生的空间感。

最后两句"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銮"最有意境:悬挂的铃铛纹丝不动,仿佛远离尘世喧嚣,这才恍然觉悟翰林院(仙署)本就紧邻皇帝宫殿(金銮)。"逼"字用得极妙,既写物理距离的近,更暗含权力中心的压迫感。

全诗魅力在于:用"银箭永""玉堂寒"等清冷的质感描写,将普通值夜场景升华成具有仙气的精神体验。诗人不直接说"我很孤独""这里很神圣",但通过星、灯、霜、月等意象的层层渲染,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种既庄严又略带寂寥的宫廷夜氛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