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送别的伤感画面,通过长江、酒、秋柳、大雁等意象,层层递进地表达了离愁与漂泊之苦。
前四句用"千里帆"和"一杯酒"的对比,突出相聚短暂而离别长久的无奈。"泪短酒同尽"巧妙地将眼泪与酒联系起来,暗示借酒消愁却愁更愁。秋柳的黯淡形象,正是诗人沉重心情的写照。
中间四句通过柳树返青与人发早白的对比,感叹时光无情。大雁每年南飞的规律性,反衬出人类漂泊的无常——北方的大雁尚能定期南飞,而南方的游子却迟迟不能北归。
最后两句将镜头拉回送别的望亭,落叶纷飞、夕阳染黄荒坡的萧瑟景象,把离别的凄凉感推向高潮。全诗没有直接说"多么伤心",但通过一系列秋天特有的衰败意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那份刻骨的离愁。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