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除夕

手中蓍掷流光过⑴,老境犹弯寸寸弓。
乡曲无医怜病妇,米盐何物累衰翁。
一家悬磬丰年后,万事挑灯此夕中。
那不痴騃逐儿女,试看秃鬓已还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老人在除夕夜的感慨,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描绘了晚年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苦中作乐的温情。

前两句用"蓍草占卜"和"拉弓"的比喻,说时间像占卜时随手抛出的蓍草一样飞快流逝,自己虽然老了却还要像拉弓一样辛苦劳作。这两个动作都很形象地表现了老人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生活的压力。

中间四句直接描写生活困境:乡下没有医生,生病的妻子得不到医治;自己年老体衰还要为柴米油盐操心;虽然丰收了家里却依然一贫如洗("悬磬"就是形容家里空得连磬都能挂起来);除夕夜只能独自挑灯思索这些烦心事。这些画面真实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艰辛。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写老人看到孩子们嬉戏打闹,自己花白的头发仿佛也变年轻了。这个温馨的画面冲淡了前面的愁苦,展现了老人对天伦之乐的珍惜,也体现了中国人"苦中作乐"的生活智慧。

全诗就像一幅生动的年画,既有生活的重担,也有亲情的温暖。老人虽然饱尝艰辛,但在除夕这个特殊时刻,依然能在儿女的欢笑中找到慰藉,这种复杂而真实的情感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