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伯承之亳州

紫垣朝夕侍龙旒,濠上今为握节游。
双阙梦回秦树远,八公云盖楚山秋。
淮南卧治人称屈,宣室求贤尔最优。
此去遗踪多吏隐,桂枝岩畔且淹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伯承去亳州任职的赠别之作,用平实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前两句写伯承的工作变动——他原本在皇宫(紫垣)里早晚侍奉皇帝(龙旒上的装饰),现在要去濠水边的亳州做地方官了(握节游指持符节赴任)。"双阙"指皇宫门楼,说他梦中回望京城,长安的树影已远;"八公山"的云彩笼罩着楚地秋色,用两地景物对比表现空间转换。

中间四句是夸赞:先说亳州百姓会觉得委屈——这么优秀的人才(屈指杰出者)本该在中央施展抱负,却要像西汉淮南王那样"卧治"(无为而治);但接着转折说,皇帝(宣室代指朝廷)选拔人才时,伯承本就是最优秀的。这里用典故却不晦涩,就像说"你能力太强,地方上用你是大材小用,但朝廷选人眼光没错"。

最后两句是临别叮嘱:亳州有很多古代贤吏隐居的遗迹(吏隐指做官同时保持隐士情操),你到了不妨在桂花岩边多停留寻访。把赴任说得像访古探幽,既冲淡离愁,又暗含对友人高洁品格的期许。

全诗亮点在于:用"梦回秦树""云盖楚山"这样生动的画面替代直白的距离描写;把赴任地方说成"握节游",把工作比作"卧治",既典雅又带点幽默;结尾的"桂枝岩畔"既实指亳州景物,又暗含"折桂"(科举得中)的祝福,一语双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