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写给一位叫王检讨的老师的送别诗,用充满敬意的语言赞美了老师的学问和地位。
前两句讲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高帝)统一天下后,在洛阳桥边举行隆重仪式,让学者们穿着官服(冕旒)参加。这里用历史典故来比喻王检讨老师的重要地位。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老师受到的尊崇:像古代"三老"(德高望重的老人)一样被皇帝赐座,学者们在帐篷里讨论经典学问。老师穿着皇帝亲手赏赐的华丽官袍(霞同烂形容颜色鲜艳),亲耳聆听皇帝的教诲(天语),这些荣耀像阳光一样耀眼。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说王检讨完全配得上太学(古代最高学府)明师的称号。结尾用"白云弓剑孝陵秋"这个意象,既点明送别时的季节(秋天),又暗含对先帝的追思(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表达了对老师传承先贤精神的赞美。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和华丽意象,把一位受皇帝器重的学者形象写得庄重又动人,展现了明代对儒学教育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