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到洞霄兼似冲妙

多谢名山不厌人,五来此地著闲身。
泉声带雨驱烦暑,空翠萦风绝点尘。
金鼎火能知应候,玉壶花自占长春。
何时许證三生约,乞借烟霞与卜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多次造访一座名山时的闲适心境和山中清幽的景色,表达了对远离尘世、与自然相伴的向往。

开头两句"多谢名山不厌人,五来此地著闲身"是说诗人感谢这座山不嫌弃他,让他五次来这里都能放下繁忙,享受悠闲。"不厌人"用拟人手法,把山写得像朋友一样亲切。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山中的清凉与纯净:"泉声带雨"写山泉和雨声驱散了夏天的闷热;"空翠萦风"说满山翠绿和清风让人远离尘世烦恼;"金鼎火"可能指炼丹的炉火,暗含修仙意味;"玉壶花"则用道教意象表现山中花开不败的永恒感。

最后两句"何时许證三生约,乞借烟霞与卜邻"是诗人的愿望:什么时候能实现前世约定的缘分,让我永远与这云雾缭绕的仙境为邻呢?"三生"是佛教概念,指前生、今生、来生,这里表达了对山中生活长久的渴望。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雨声、翠色、炉火、山花等意象,营造出超脱尘俗的意境。诗人把山当作知心好友,在炎夏中寻找心灵的清凉,最终流露出归隐山林的愿望。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相结合的写法,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山水之美和闲适之乐。

施枢

施枢,约宋理宗端平中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二三五年前后在世)字知言,号芸隐,丹从人。生卒年均不详,工诗。嘉熙时,(公元一二三九年左右)尝为浙东转运使幕属。又尝为越州府僚。枢著有芸隐倦游迁及芸隐横舟稿各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