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清晨的乡村景色,充满自然之美和生活的烟火气。
前两句写清晨的太阳刚升起,带着初秋的寒意,朝霞映照天空。远处的山显得残缺不全(可能是被晨雾遮挡),零星散落着几户人家。"残山剩水"这个词用得巧妙,既写出秋景的萧瑟感,又暗示这里人烟稀少。
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看到路边的野果(金罂子)被秋霜染红半边脸,而田野里大片的荞麦花正盛开,像白雪一样铺满整个原野。"霜红半脸"这个拟人手法特别生动,让野果仿佛有了表情;"雪白一川"的比喻则展现出荞麦花开的壮观景象。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画了一幅水彩画:冷暖色调对比鲜明(红果、白花、金霞),远景近景错落有致。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力,把普通秋景写得生机盎然,让人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美。特别是最后"雪白一川荞麦花"的镜头,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暗含对丰收的期待。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