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玉夔磬

于阗绿玉含菁英,白虹五夜宝气腾。
昆吾奏巧雕镂精,神螭轇轕翔云征。
联翩伏翼瑶光明,非环非玦非珩璜。
铿然流韵清泠泠,后夔戛击谐韶韺。
九苞丹凤来虞廷,宫悬枞业依管声。
奏格清庙和且平,时显时閟尘劫更。
土花凝碧韬光晶,神工赩奕召六丁。
至宝终不幽崖扃,肯教亵玩供俗听。
荐之温室珍连城,座中琬琰罗纵横。
静对渊穆含古馨,为阐潜德视此铭。

现代解析

这首《汉玉夔磬》是一首赞美古代玉磬的诗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玉磬的珍贵与神奇
诗歌开篇就用"于阗绿玉"(新疆和田美玉)和"白虹宝气"形容玉料的稀有,说它夜晚会散发宝光。接着用"神螭"(龙形纹饰)和"翔云"描绘磬上精美的雕刻,仿佛能带人飞入云端。这种夸张手法让静态的玉磬有了神话色彩。

2. 声音的非凡境界
诗人用"清泠泠"形容磬声如泉水般清澈,更说它的音律能媲美上古《韶》乐(传说中孔子听后三月不知肉味的完美音乐)。"九苞丹凤"(凤凰)飞来朝拜的想象,进一步强调这声音能引来祥瑞。

3. 历史沧桑与重生
诗中提到玉磬曾长期被埋没("土花凝碧"指土锈),但终究被工匠发现并修复。这里暗含"宝物蒙尘终见天日"的寓意,也暗示优秀传统文化值得被传承。

4. 收藏的庄严意义
最后诗人强调这件宝物不应被俗人亵玩,而应供奉在"温室"(汉代皇家藏宝处)与其它珍宝并列。通过"静对渊穆"的描写,让人感受到面对古物时那种穿越时空的肃穆感。

现代人可感的亮点
- 诗人用"非环非玦非珩璜"的排比,让人直观感受到这件玉器造型独特
- "尘劫更"(历经劫难)与"韬光晶"(重焕光彩)的对比,像在讲述文物的"生命故事"
- 全诗在"视觉(玉纹)-听觉(磬声)-历史感"之间切换,形成多维度的审美体验

本质上,这是首"文物颂歌",诗人通过一件玉磬,表达了对中华古物之美的惊叹,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期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