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六十四首 其二十九

圣證篇成汉学亡,六书训诂孰推详。
一编难与专门较,杜预春秋宁谷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讽刺了学术研究中舍本逐末的现象,用历史典故揭示了追求表面学问而丢失核心精神的弊端。

前两句"圣證篇成汉学亡,六书训诂孰推详"说的是:当学者们沉迷于编写《圣證篇》这类考据著作时,真正的汉代学术精神反而消亡了;过度专注于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却忽略了学问的根本要义。就像现在有人研究汉字只纠结偏旁部首,却忘了字本身表达的思想。

后两句"一编难与专门较,杜预春秋宁谷梁"举了两个例子:杜预注解《春秋》虽然自成一家,但怎能比得上专门研究《春秋》的谷梁学派呢?这里用对比手法说明,零散的考据著作终究比不上系统深入的专门研究。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告诉我们:做学问不能只满足于表面功夫,像收集碎片一样做考据;而要抓住根本,系统深入地研究。就像现在写论文,如果只堆砌资料而不提出核心观点,再多的材料也是徒劳。诗中"汉学亡"的警示,至今仍值得学术研究者深思。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