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礁

砺角抗南潮,奔云未敢撩。
荒邱随地尽,迥势倚天骄。
佛逝心同瘦,苔腥日易彫。
函关东气紫,回首梦迢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黄牛礁"的孤礁在海天之间的壮阔景象,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雄浑与人生的感慨。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首先礁石如黄牛般在浪潮中倔强挺立,接着云雾奔腾却不敢靠近它。然后镜头拉远,展现这座礁石虽身处荒凉却傲然耸立,气势直逼苍穹。这里用"砺角"(磨角)、"抗"(抵抗)等动词,把礁石写活了,就像一头充满野性的公牛。

后四句转入人生感悟:佛像日渐斑驳,如同人消瘦的信念;青苔在咸腥海风中快速凋零。最后诗人遥望函谷关方向的紫气(传说中祥瑞的象征),恍然惊觉曾经的理想已如梦境般遥远。这里的"佛逝""苔腥"暗示着时光流逝、信仰褪色,而"紫气"又藏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全诗妙在将坚硬礁石与柔软思绪结合,既写出了大自然的壮美,又透露出人在岁月面前的怅惘。就像我们面对大海时,既会为它的浩瀚震撼,又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渺小和未完成的梦想。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