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

轻舟又溯浪花堆,无恙征帆趁晓开。
霜气自随朝日敛,沙痕黄抉怒涛回。
鱼龙尚切三秋警,璧马谁消万古灾。
笑向长年数陈迹,十三度记问津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清晨渡河的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远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和人生的感悟。

前两句写清晨出发的场景:轻快的小船迎着浪花前行,船帆完好无损地借着晨光启航。这里用"浪花堆"形容河水翻腾的活力,"趁晓开"则传递出清晨特有的清新与希望。

中间四句转入对自然力量的描写:早晨的霜气随着太阳升起而消散,河水在沙滩上留下黄色痕迹后又随波涛退回。诗人联想到水中鱼龙(传说中的神兽)似乎还在为深秋预警,而古代传说中的"璧马"(用玉和马祭祀河神的典故)也无法消除千百年的水患。这部分通过自然现象与历史传说的交织,暗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笑着对船夫细数过往:这已经是第十三次渡河了。这个结尾将前面的壮阔景象拉回现实,用轻松的语气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豁达。数字"十三"既具体又带着随意,暗示人生中许多经历都是这样不断重复却又每次都有新体会。

全诗的魅力在于将一次普通的渡河经历,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历史典故和个人感悟,升华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思考。既有清晨渡河的清新画面,又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最后回归到平凡人生中的智慧与从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