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 上巳偕杨晚研汤西崖周桐野沈涧房万柳堂禊饮

宰相桥坊(桥榜为益都冯相国所题。),太平风景,那回祓禊曾到。
能几多时,再逢此会,柳亦随人渐老。
绕堤千万树,恁春晚、偏如春早。
只添对酒新鹅,未有啭枝黄鸟。
闲数城南吟伴,剩杨汤周沈,旧是同调。
水长芦根,烟开萍块,此段年光最好。
从遣残阳堕,有初月、舒眉递照。
醉尉相逢,何妨过申犯卯。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和几位好友在万柳堂聚会赏春的场景,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及时行乐的豁达。

上片开头用"宰相桥坊"点明地点,提到这座桥是前朝宰相题字的,暗含物是人非之感。接着用"柳亦随人渐老"这个巧妙比喻,说柳树和人一样都在变老,但春天来得特别早("偏如春早"),形成一种时光错位的奇妙感。最后两句写眼前只有下酒菜(新鹅)却没有黄鹂鸣叫,透露出一丝遗憾。

下片先列举四位好友的姓氏(杨、汤、周、沈),像点名一样亲切。接着用"水长芦根,烟开萍块"描绘春日水边生机勃勃的景象,说这是"年光最好"的时刻。最后六句特别精彩:任由夕阳西下,新月已经悄悄升起;就算喝到错过宵禁时间("过申犯卯")被巡夜的军官撞见也无所谓。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洒脱,把文人雅士纵情山水的闲适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明明知道春天短暂、人生易老,却依然能抓住当下美好的瞬间,与知己把酒言欢。这种既清醒又豁达的人生态度,配合着清新自然的春景描写,让人读来既觉惆怅又感温暖。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