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尚书叶公捕鱼图
丛芦岸侧青溪湾,石矶净扫苔花斑。
渔翁有家住何许,风景却如西塞山。
昨夜溪头过新雨,春水漫漫决沙渚。
群鱼尽逐早潮来,父起收罾子看筥。
入市鱼租今几何,归家尚喜鲜鳞多。
近村沽酒了馀日,醉后不妨眠绿莎。
古木垂阴断岸脚,疑与是翁曾订约。
摩挲安得共盘桓,细和江南捕鱼乐。
渔翁有家住何许,风景却如西塞山。
昨夜溪头过新雨,春水漫漫决沙渚。
群鱼尽逐早潮来,父起收罾子看筥。
入市鱼租今几何,归家尚喜鲜鳞多。
近村沽酒了馀日,醉后不妨眠绿莎。
古木垂阴断岸脚,疑与是翁曾订约。
摩挲安得共盘桓,细和江南捕鱼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渔翁日常生活的闲适画卷,语言清新自然,像一幅水墨动画般生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魅力:
1. 环境如画
开篇用"丛芦""青溪""石矶"等意象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净——雨后溪水漫过沙洲,苔痕斑驳的石头被冲刷得发亮,芦苇丛随风轻摇。这里暗用了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意境,但更添生活气息,仿佛能闻到湿润的水汽。
2. 劳逸相融
中间八句像连续镜头:春潮带来鱼群,父子配合撒网收筐;卖完鱼交完税,还剩鲜鱼配酒;醉后直接躺在绿草地上酣睡。诗人捕捉到"交税后仍有盈余"的满足感、"醉眠绿莎"的随性,把辛苦的渔家生活写出了诗意,类似现代人"工作日努力,周末小酌"的生活平衡。
3. 天人默契
结尾的"古木垂阴"像给渔翁撑起天然遮阳伞,"疑与是翁曾订约"的拟人写法妙趣横生——仿佛老树和渔翁早有约定,共同守护这片水域。最后诗人忍不住想加入其中,点明对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动人的是平凡中的悠然:不美化苦难也不刻意超脱,而是展现普通人如何把日子过出滋味。就像现在有人喜欢拍"菜市场烟火气",诗人用文字记录了800年前江南的渔家晨昏。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