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兴教净慈二长老

老来为郡苦间关,不及江云自往还。
忽忆湖边二禅老,等閒骑马入南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写给两位僧友的感慨之作,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人生阶段的对比和心境变化。

前两句写现实处境:作者说自己老了还要在地方上当官,被各种琐事束缚("苦间关"),连江上自由飘荡的云都比不上——这里用云的来去自由,反衬自己身不由己的处境。

后两句突然转折:忽然想起住在湖边的两位老禅师,他们可以随时轻松地骑马进山游玩。"等闲"二字特别妙,既写出禅师们的悠闲自在,又暗含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对比手法:
1. 自己的忙碌 vs 禅师的悠闲
2. 为官的不自由 vs 自然的云朵
3. 现实的束缚 vs 理想的逍遥

这种对比不仅写出了老年人对自由的渴望,更透露出一种人生智慧:当我们被世俗事务缠身时,那些能保持心灵自由的人才是最令人羡慕的。诗中"骑马入南山"的画面,就像现代人说的"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传递着超越时代的洒脱情怀。

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