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觉院竹轩

山僧种竹数千个,堂户清阴日日浓。
从便寄栖天外凤,等閒梦化缽中龙。
护余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
老去要盟莲社约,一枝携取策龙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浮觉院竹轩中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修行的热爱,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山僧种竹数千个,堂户清阴日日浓”,老僧在寺庙周围种下了几千株竹子,随着竹子的生长,寺庙内外的荫凉越来越浓。竹子不仅带来了清凉,也象征着老僧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从便寄栖天外凤,等閒梦化缽中龙”,老僧的生活虽然平淡,但他心怀高远,想象着自己如同天外的凤凰一般自由,偶尔在梦中也会化作钵中的神龙,寓意着他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越。

“护余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老僧珍视佛经(贝叶经),虽然云过无痕,但他修行的痕迹却深深地刻在了石头上,苔藓也无法掩盖。这句诗表达了老僧对佛法的虔诚,以及他修行的坚定与持久。

“老去要盟莲社约,一枝携取策龙锺”,老僧年事已高,但他依然保持着与莲社(佛教修行团体)的约定,准备带着一根竹杖,继续他的修行之路。竹杖象征着老僧的坚定与不屈,也暗示着他即便年老,依然保持着一颗年轻、追求真理的心。

整首诗通过竹子的意象,展现了老僧内心的宁静、自由与坚定。他虽身处尘世,却心向天外,追求精神的超脱。诗中的竹子、凤凰、龙等意象,都象征着老僧对修行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老僧的生活看似平淡,却充满了对自然与佛法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体现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陈延龄

陈延龄,宁宗嘉泰间为富阳县丞(清光绪《富阳县志》卷三)。今录诗五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