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其二十八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乃治。
武王资十乱,承商履天位。
嗟彼夘金刀,凭谁和鼎味。
创始藉萧曹,守成推丙魏。
李唐虽小康,贤才亦云萃。
杜房兼宋姚,绳绳赖无坠。
我思古良臣,班班犹可记。
相望佐无为,诸公真了事。
武王资十乱,承商履天位。
嗟彼夘金刀,凭谁和鼎味。
创始藉萧曹,守成推丙魏。
李唐虽小康,贤才亦云萃。
杜房兼宋姚,绳绳赖无坠。
我思古良臣,班班犹可记。
相望佐无为,诸公真了事。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列举历史上的贤臣,表达了作者对治国人才的重视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先举了两个正面例子:舜帝靠五位贤臣治理天下,周武王依靠十位能臣继承商朝建立周朝。这里用"夘金刀"比喻治国需要得力的助手,就像烹饪需要调味一样。
2. 中间部分继续列举汉唐两代的贤臣:汉朝初创时有萧何、曹参,守成时期有丙吉、魏相;唐朝虽然只是"小康"水平,但也有杜如晦、房玄龄、宋璟、姚崇等人才辈出。
3. 最后作者感叹:这些古代良臣的事迹历历在目,他们辅佐君主实行"无为而治",才是真正懂得治国之道的人。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说:一个国家的兴衰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才。无论是开国还是守成时期,都需要不同类型的贤臣来辅佐。作者通过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对当时朝廷用人状况的关切,希望能有更多像古代那样的治国能臣出现。
诗中运用了大量历史典故,但通过"调味""了事"等生活化的比喻,让深奥的历史故事变得亲切易懂。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既展现了作者的学识,又传递了深刻的政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