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元夕雪月夜同蒋宝龄徐炽昌陈佐钧买李三儿船泛舟梁溪今蒋徐二君俱下世重泊有感即寄陈君

积雪之树今抱蝉,照月之水今栖烟。
树非昔绿流波换,初种芙蓉娇可怜。
芙蓉不识旧时客,低亸憨红惹凉碧。
蝉边媚到远山青,烟际窥来老鸥白。
鸥飞只向女儿湾,山似春人堕马鬟。
当年画烛听欢语,此夕孤杯照泪颜。
大江雪片飘蝴蝶,过影婵娟等风叶。
那复湘蛾衫上黏,但听疏蛩梦中接。
灯火一寸光氲氲,泪深梦浅思故人。
故人半作地下鬼,贱子犹为陌路身。
碧云梅花怨春别,箧中鸳鸯带百结。
年华一逝成古时,水枕谁来共凄切?
坐尽残灯酒醒无,横天露气逼城芜。
城门一柳疏星挂,柳下玉筝弹夜乌。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次泛舟夜游的回忆,以及物是人非的伤感。诗人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将美好往事与凄凉现实交织在一起,读来令人唏嘘。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景物变迁(前八句)
开头用"积雪之树"与"照月之水"的今昔对比,暗示时光流逝。当年种下的芙蓉花依然娇艳,却已不认识旧日游客。这里用拟人手法写芙蓉"低亸憨红",远山如女子发髻,老鸥飞向女儿湾,营造出柔美的画面。

2. 人事沧桑(中间八句)
笔锋转到人事变迁。当年画烛下欢声笑语,如今只剩孤灯照泪。用"雪片飘蝴蝶"的比喻写时光飞逝,故人已逝,自己却像陌路人般孤独存活。这里"地下鬼"与"陌路身"的对比尤为刺目。

3. 深夜独思(后八句)
夜深酒醒时分,诗人独自面对残灯露气。结尾的"玉筝弹夜乌"用音乐意象收束全篇,那幽怨的琴声就像在替诗人诉说无人理解的哀愁。

诗中亮点:
- 善用对比:绿树与寒蝉、明月与烟雾、欢聚与独处,强化了沧桑感
- 意象优美:芙蓉、远山、鸥鸟、蝴蝶等意象编织出唯美画面
- 情感真挚:对逝去友人的思念、对青春不再的感慨都格外动人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朦胧的月色、飘渺的烟雾、凋零的花树,勾勒出人生无常的永恒主题。最打动人的是那份"物是人非"的怅惘——风景依稀似去年,却再找不到当初同游的人了。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