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除夕雨雪夜思念家乡的复杂心境,语言平实却情感深沉。
前两句用"寒雨霰""红烛消"的意象,勾勒出江城除夕夜的清冷氛围。高堂上的红烛渐渐燃尽,暗示着守岁的漫长与孤寂。三四句通过对比展现两种温暖:老母亲省下美食给归家的孩子("分甘"指分享甜美的食物),而山童烧火做饭的简陋场景却像僧房般清苦,反映诗人对家庭温暖的眷恋。
五六句"角巾""策杖"的装束描写,暗示诗人常年漂泊的生活状态。"千山遍""万里遥"的夸张手法,突出游子与家乡的遥远距离。最后两句点明矛盾心理:虽然向往海滨隐居的生活,但时局动荡(可能指战乱或政治不安定)让他不敢真的去当渔夫樵夫,体现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责任与无奈。
全诗以雨雪除夕为背景,将家庭温情、漂泊艰辛和时代忧虑熔于一炉,在节日团聚的表象下,藏着深沉的家国情怀。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寒夜、烛火、炊烟等日常细节,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游子心中那份化不开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