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山

旅思旷然释,置身苍林杪。
群山为谁来,历历散清晓。
奇姿脱露雨,奋首争欲矫。
气通海烟长,色带州郭小。
曲疑藏啼猿,横恐截归鸟。
流晖互荡激,下有湖壑绕。
佳处未遍经,一览心颇了。
秦皇遗迹泯,晋士风流杳。
愿探金匮篇,振袂翔尘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云门山时的所见所感,语言生动,充满画面感。

1. 开篇的轻松与自由
前两句写作者放下旅途的疲惫,置身于苍翠的山林高处,心情豁然开朗。"旷然释"三个字,直接表达了身心放松的感觉,让读者也能感受到登高望远的畅快。

2. 群山的生动形象
接下来,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群山:它们仿佛在清晨的阳光下舒展身姿,挣脱夜雨的束缚,昂首挺立,充满活力。"奋首争欲矫"(昂首想要展现雄姿)一句,让山有了动态的生命力,显得格外有气势。

3. 远眺的壮阔景色
诗人远望,看到山间的雾气与海上的烟波相连,山色映衬着远处小小的城郭。这一大一小、一远一近的对比,让画面更加立体,也突出了云门山的高峻。

4. 山中的神秘与灵动
"曲疑藏啼猿,横恐截归鸟"两句,写山路曲折,仿佛藏着猿猴的啼叫;山势横亘,似乎要拦住归巢的飞鸟。这些想象让山显得更加幽深神秘,充满野趣。

5. 光影与湖水的交织
"流晖互荡激,下有湖壑绕"写阳光在山间流动,与下方的湖水相互辉映,波光粼粼,更添山色的灵动之美。

6. 登高后的感悟
诗人说,虽然没有走遍山中所有美景,但登高一望,心中已经了然。接着,他联想到历史:秦始皇的遗迹早已消失,晋代名士的风流也杳无踪迹。这些感慨,让诗的内涵从写景升华到对时间、历史的思考。

7. 超脱尘世的愿望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希望能探寻"金匮篇"(传说中仙家的典籍),挥袖飞离尘世,追求更高远的精神境界。

总结:这首诗的魅力
- 画面感强:从山林到远山,从晨光到湖影,每一句都像一幅画。
- 拟人手法:群山"奋首"、山路"藏猿",让自然景物活了起来。
- 由景入情:从眼前的美景,联想到历史变迁,最后表达超脱世俗的愿望,层次丰富。
- 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没有生僻字,但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联想,让读者感受到山的壮美和诗人的情怀。

读这首诗,就像跟着诗人一起登山,看山看水,最后心灵也得到洗涤和升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