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亭子 其三

西樵山人隔巷居,黄园东去种栟榈。
听山堂好吾曾到,竟日开帘读素书(马西樵听山堂在黄园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闲适的文人生活场景,充满邻里间的亲切感和读书的雅趣。

前两句像一幅简笔画:西樵山人(可能是作者的朋友)住在巷子那头,黄家花园东边种着棕榈树。简单两笔就勾勒出邻里环境,棕榈树的出现让人感受到南方园林的独特风味。

后两句转入更生动的画面:作者曾去过"听山堂"(马西樵的书斋),整天卷着竹帘读着未染色的素书(古代质朴的书籍)。"竟日"二字特别传神,让人仿佛看见一个读书人从早到晚沉醉书卷的专注模样,开帘的动作又暗示着读书时与自然相融的惬意。

全诗妙在把平凡生活写得很有滋味——巷子、棕榈、书斋、素书,这些简单事物组合在一起,却透露出文人淡泊自得的生活态度。就像我们现代人拍下一张"邻居家的小院+我读书的阳台"的生活照,只不过古人用诗句记录得更加隽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