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竹园
修篁耸天畔,参差展凤羽。
清阴隔院来,罗罗遍庭户。
时循麂眼篱,径造无人处。
遗箨与苍苔,委积盈尺许。
呼童为扫除,坐待明月举。
千纛万夫閒,叶叶秋可数。
翛然坐忘归,直待邻钟杵。
风至灵籁生,俗韵洗肺腑。
因之念故乡,寄书葺旧圃(子家竹圃梁孝王故址也)。
现代解析
这首诗《邻家竹园》描绘了诗人暂居客舍时,被隔壁荒废竹园的自然之美所吸引的闲适时光。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自然,读来仿佛能感受到竹影清风。下面分段解析:
1. 竹园的位置与景象(前四句)
诗人住的客舍紧挨着一片荒废的园子,走几步就能到。园中修长的竹子高耸入云,竹叶参差交错像凤凰的羽毛般舒展。这里用"凤羽"比喻竹叶,既写出竹叶的轻盈姿态,又赋予其灵动的美感。隔着院墙,竹荫清凉,斑驳的影子洒满庭院和门窗——简单几笔就勾勒出竹园的幽静氛围。
2. 探访竹园的细节(中六句)
诗人沿着竹篱笆的缝隙("麂眼篱"指有菱形空隙的篱笆)走进无人的竹园深处,看到地上积了厚厚的竹壳("箨")和青苔。他叫童子来打扫,自己坐着等月亮升起。这里"委积盈尺许"的落叶青苔,反而衬托出竹园未经雕琢的自然野趣。待明月当空时,月光透过万千竹叶,竟能清晰地数清每一片叶子——这个细节既写月光之明澈,也暗含诗人观察之细腻。
3. 沉浸忘归的感悟(后六句)
诗人静坐忘返,直到邻居的钟声响起。晚风吹拂竹叶发出天籁之音("灵籁"),仿佛洗净了尘世的浊气。最妙的是结尾:诗人因眼前竹林想起故乡的竹园(特意注明是"梁孝王故址",暗示家族历史),决定写信回家修葺旧园——由邻家竹园触发乡愁,情感自然升华。
诗歌亮点
- 以竹写心:全诗看似写竹,实则通过竹的清净高雅,表达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本真的向往。
- 动静结合:静态的竹影与动态的风声、钟声交织,营造出空灵意境。
- 生活即诗:扫落叶、等月亮、听风声…寻常小事被写得充满诗意,体现古人"一草一木皆可入诗"的雅趣。
现代启示
这首诗像一组慢镜头,教会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发现细微之美:一片竹叶的投影、一阵风吹过耳畔的声音,都可能成为心灵的慰藉。诗人因异乡竹林想起故园,也提醒我们——那些触动内心的风景,往往藏着最深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