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守陈少卿十韵
风流富川盛,善政久濡沾。
市价童无惑,关讥盗不潜。
卖刀人向本,让路俗知谦。
明府精区处,圜扉绝滞淹。
青纶方调补,内屏幸趋瞻。
直道爰来遇,孤踪岂自嫌。
有时申谳议,仰见霁威严。
志得宁辞贱,公闲倍养恬。
爰须祈汲引,足以慰清廉。
静念官居乐,长言孰可钳。
市价童无惑,关讥盗不潜。
卖刀人向本,让路俗知谦。
明府精区处,圜扉绝滞淹。
青纶方调补,内屏幸趋瞻。
直道爰来遇,孤踪岂自嫌。
有时申谳议,仰见霁威严。
志得宁辞贱,公闲倍养恬。
爰须祈汲引,足以慰清廉。
静念官居乐,长言孰可钳。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平实的语言赞美了一位叫陈少卿的地方官(太守),展现了他治理下的和谐景象。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政绩突出:诗中用"市价童无惑"(市场物价稳定)、"关讥盗不潜"(关卡严查盗贼)等具体事例,说明陈太守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连小孩都知道物价,盗贼都不敢作乱。
2. 民风改善:通过"卖刀人向本"(卖刀人改行务农)、"让路俗知谦"(百姓懂得礼让)的对比,反映在他的教化下,百姓变得勤劳善良,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3. 官员形象:用"明府精区处"(明察秋毫)、"霁威严"(威严中带着宽和)等描写,塑造了一个既精明能干又有人情味的清官形象。特别是"公闲倍养恬"这句,说他闲暇时修养身心,展现出不贪图享乐的品格。
4. 诗人态度:后六句透露出作者对陈太守的敬仰,说自己虽然身份低微但直言敢谏("直道爰来遇"),希望能得到引荐("爰须祈汲引"),最后用"静念官居乐"表达对清廉为官的向往。
全诗就像一幅古代"模范官员"的画像,没有夸张的吹捧,而是用市场、治安、民风等具体变化,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一个好官带来的改变。诗中"卖刀人改行""百姓主动让路"这些细节,至今读来仍能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