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题牟益𢷬衣图仍用谢惠连韵

鸿龙运玉斗,纪序相嬗催。
新烟引绿榆,兔目吐高槐。
迩日频望雨,愁卜桑鸠啼。
孰谓断魂节,忆昔别椒闺。
东巡礼岱宗,凤翣聊相携。
大故遭登舟,银汉不可阶。
兹辰值忌辰,戚戚余怀悲。
遣绪展斯图,图间有旧题。
传神擅老牟,宛似秋气归。
佳人闹扫妆,相聚𢷬寒衣。
即今重织维,亲蚕馆复开。
何当盆手三,怆念前人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在母亲忌辰时触景生情所作,表达了对亡母的深切思念。全诗用四季变迁和日常场景作引子,层层递进展现帝王内心的柔软。

开篇用"鸿龙运玉斗"(北斗星转动)暗示时间流逝,带出春天槐树吐芽的景象。但本该充满生机的季节,诗人却因久旱盼雨而忧愁,这种反常情绪为下文埋下伏笔。

"断魂节"(清明)三句是情感转折点,直接点明思念主题。诗人回忆当年陪母亲东巡泰山的情景,"凤翣"(皇后仪仗)的细节描写让画面顿时鲜活。但紧接着"大故"(母亲去世)二字如晴天霹雳,用"银汉不可阶"(银河不可攀登)比喻生死永隔,极具冲击力。

后半段转到现实场景:诗人在忌辰这天展开《捣衣图》,画中女子们捣制寒衣的日常场景,让他联想到如今宫中重启的养蚕织布活动。"盆手三"(捣衣三次)这个生活化细节,与"前人非"(故人不在)形成强烈对比,把"物是人非"的怅惘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九五之尊的皇帝,在桑蚕织布、星斗转移这些平凡事物前,展现出和普通人无异的母子深情。这种"帝王亦凡人"的反差,正是诗歌跨越时空的感染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