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六十四首 其三十四

渔人何事舌偏饶,历数炎精迄本朝。
从此桃源不淳古,并知刘石与苻姚。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用了"桃花源"的典故,通过渔人的视角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写渔人(桃花源中的访客)本不该多嘴,却偏偏详细讲述了外界从汉朝(炎精指汉朝)到本朝的历史变迁。这里"舌偏饶"略带批评意味,暗示渔人打破了桃花源与世隔绝的状态。

后两句点明后果:从此桃花源失去了原始的淳朴,连本该与世隔绝的村民也知道了外界的战乱(刘石指匈奴刘氏,苻姚指前秦苻坚和后秦姚氏,都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乱世政权)。

全诗通过这个精巧的构思,表达了三个深层含义:
1. 外界的历史纷争总会打破理想国的宁静
2. 知识的传播有时反而会破坏淳朴
3. 任何"世外桃源"最终都难逃被现实侵染的命运

诗人用大家熟悉的桃花源故事,委婉地抒发了对现实世界战乱不休的无奈,以及对理想世界终将破灭的怅惘。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深刻的哲理变得生动可感。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