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一位名叫王一宁的学士,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其才华功业的赞颂。
首联"内相方承宠渥新,那堪鵩鸟集承尘"用对比手法,先说逝者生前正受皇帝重用("内相"指翰林学士),突然就传来噩耗("鵩鸟"是不祥之鸟,象征死亡)。这种反差让人更觉惋惜。
颔联"文章功业成千古,台阁丝纶少一人"赞美逝者:他的文章和政绩将流芳百世,但朝廷却永远失去了一位能写诏书("丝纶"指诏书)的栋梁之才。既肯定其成就,又惋惜其早逝。
颈联"慷慨谁论天下事,凄凉空忆梦中身"转为抒情:再也没人能像他那样激昂地议论国家大事,现在只能凄凉地回忆梦中相见的情景。通过具体细节展现思念之深。
尾联"向时谈笑皆陈迹,惟有临风泪满巾"将情感推向高潮:往日的欢声笑语都成了回忆,如今只能迎风流泪。用"临风泪满巾"这个生动画面,让抽象的哀伤变得可感。
全诗情感真挚,从赞颂功业到抒发哀思层层递进。用"鵩鸟""丝纶"等典故不失典雅,又通过"谈笑""泪满巾"等生活化描写让感情自然流露。最打动人的是写出了人才逝去后,那种"再无人可共论天下事"的孤独与遗憾,这种共鸣超越了时代。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