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即事

枕边漏水催更箭,城下霜风动捲芦。
寒夜绣帘人送酒,小楼银烛客提壶。
自怜今日江南梦,犹认当年柳下垆。
又拟上年灯火夜,扁舟载酒下姑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夜晚的孤独与回忆,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枕头边漏水的滴答声像在催促时间流逝,城墙下霜风卷动着芦苇沙沙作响。寒夜里有人掀开绣花帘子送来温酒,小楼上烛光摇曳,客人正提着酒壶。这些细节生动再现了冬夜的寂寥与人间温暖交织的氛围。

后四句转入内心独白:诗人自嘲如今只能在江南做做梦,却还清晰记得当年在柳树下酒垆边的往事。最后两句突然跳跃——他打算像去年元宵夜那样,乘着小船带着酒再去苏州。这个结尾很妙,明明前文都是冷清场景,结尾却突然迸发出说走就走的冲动,把文人骨子里的洒脱不羁和念旧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明知现实寒冷,仍要保持生活热情"的矛盾感。就像现代人冬天窝在沙发上回忆青春,突然决定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样,既有岁月流逝的惆怅,又有不服老的鲜活生命力。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