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行赠宪卿何公美其伐也

黄尘蔽日贼大战,元年年除夜雷电。
我军后之天威前,一鼓破贼淮阳川。
昨者此贼生齐东,眼中久巳无河嵩。
渡河转战势果炽,长矛健马六石弓。
睢陈飞刃昼接白,亳颖劫火宵连红。
一路生灵喂饿虎,中原杀气回春鸿。
于时中丞秉钺出,誓不灭贼如此日。
三军素壮元老猷,诸将咸遵丈人律。
孔明纶巾不离首,羊祜轻裘仅掩膝。
精采遽增朱雀帜,运用或参白猿术。
陷阵直如风扫叶,追北譬之蜂就蜜。
二月朔日振旅归,夹道桃花照铁衣。
倾城尽出牛羊犒,父老争迎锦绣旂。
喜气真随阳气发,愁云化作轻云飞。
捷闻天子喜动色,满朝誉公降褒敕。
白金绮缯宁足酬,异日凌烟看画墨。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战争场面和英雄形象,歌颂了何宪卿将军平定叛乱的功绩。全诗分四个部分层层推进:

1. 叛军凶残(前8句)
用"黄尘蔽日""长矛健马"等画面感极强的描写,展现叛军来势汹汹:他们从山东起兵,目中无人地渡过黄河,在睢阳、亳州等地烧杀抢掠,像饿虎般残害百姓,把中原变成人间地狱。

2. 将军出征(中间12句)
转折处用"誓不灭贼如此日"的铿锵誓言,引出何将军的英姿。他像诸葛亮戴纶巾、羊祜披轻裘般从容儒雅,却暗藏锋芒:朱雀军旗招展时,他运用兵法如神;追击敌军时,像狂风扫落叶、蜂群采蜜般迅猛精准。

3. 凯旋盛况(接着6句)
选择"桃花照铁衣"这个绝妙意象——二月凯旋时,将士的铁甲映着桃花,刚柔并济。百姓倾城而出犒军,愁云散尽喜气洋洋,连春天都跟着欢欣鼓舞。

4. 朝廷嘉奖(最后4句)
皇帝龙颜大悦,赏赐金银绸缎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将军的功勋将永远铭刻在凌烟阁功臣画像中,流芳百世。

全诗最精彩的是对比手法:叛军的残暴与将军的仁义,战时的肃杀与凯旋的欢庆,铁血征战与儒将风范,都形成强烈反差。特别是"桃花照铁衣"五字,把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凝练成交融的画面,堪称诗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