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同丁计部蔡刑部欧博士集沈刑部宅观沈石田山水得秋字

长安木叶下新秋,坐对双星缓客愁。
明月渐收藏扇箧,凉风偏在曝衣楼。
休文词赋缘多病,宗炳琴尊托卧游。
谁道七襄难报赠,才人先有夜光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文人雅集的闲适场景,充满生活情趣和文人风雅。我用大白话帮你拆解其中的妙处:

首联"长安落叶新秋到,对着牛郎织女星消解客居愁"——开篇就点明时间(初秋长安)、地点(作客他乡),用"双星"(牛郎织女)巧妙扣题七夕,落叶与闲坐形成动静对比。

颔联"月光渐渐藏起纳凉的扇子,凉风偏爱晒衣楼"最有趣:诗人把月光拟人化,说它像人一样收扇子表示天凉了;"曝衣楼"是古代七夕晒衣习俗,凉风专门往那儿吹,既写实又带着俏皮。

颈联用两个典故自嘲:说自己像颜延之(休文)因多病才写诗,像宗炳老来卧游山水。其实是在谦虚地表示"我们这些人聚会,无非是弹琴喝酒、吟诗作画"。

尾联最妙:"谁说织女七天织的锦难报答?早有才子献上夜明珠"——表面说七夕馈赠,实则夸赞主人沈刑部(用"夜光"喻其才华),把文人互捧写得清新脱俗。

全诗亮点在于:
1. 把普通秋夜聚会写出三重雅趣:观画、赏月、过节
2. 通篇不用一个"画"字,却通过"卧游""夜光"等词暗写观画体验
3. 结尾的七夕典故用得不着痕迹,既应景又显才情

就像现在朋友聚会拍vlog,诗人用文字记录下:秋凉乍至的舒爽、朋友互怼的幽默、观画品茶的雅致,最后还不忘彩虹屁夸主人,堪称古代文人朋友圈的满分小作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