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闲居作十二首 其六

红黍饭溪苔,清吟茗数杯。
祗应唯道在(一作庇),无意俟时来。
树叠藏仙洞,山蒸足爆雷。
从他嫌复笑,门更不曾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悠闲自得的山居生活,充满自然意趣和超脱世俗的洒脱。

前两句"红黍饭溪苔,清吟茗数杯"用简单的生活场景开篇:吃着溪边采来的红黍饭和青苔,品着清茶吟诗作对。这里"红黍""溪苔"都是山野间最朴实的食物,却透露出隐士甘于清贫的淡泊心境。

中间四句道出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只在乎坚守自己的道(理想或信仰),不在乎等待时机迎合世俗。住在有仙洞的山中,听着雷声轰鸣的自然交响乐,这些描写展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最有趣:任凭别人嫌弃嘲笑,我连门都懒得开。这种"你笑你的,我过我的"的态度,生动表现了隐士对世俗评价的毫不在意,以及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坚定。

全诗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隐士形象。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一句都透着对自由生活的满足,以及"走自己的路"的倔强。这种返璞归真、我行我素的生活态度,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反而显得格外珍贵。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0